(资料图片)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杨舒)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杂交后得到的植株,其花粉常常严重不育,影响正常结籽。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水稻育种家。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科研团队,鉴定并深入解析了引起杂种花粉不育的最主效基因位点,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为培育更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万建民介绍,在育种上,利用作物的杂种优势正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15%以上。但籼稻和粳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其杂交种上的花粉常表现出不育现象,不能结籽,严重影响产量。
由此,该研究团队在全基因组层面寻找引起这种杂种不育的“罪魁祸首”,最终“锁定”了其中一个效应最大的基因位点。分析发现,该位点由一对独特的基因组成,它们成对出现,其作用就如“破坏者”和“守卫者”。
“破坏者”基因能对所有花粉产生伤害作用,引起花粉的败育;而“守卫者”基因能阻止“破坏者”基因的伤害作用,使花粉正常发育。研究团队进一步详细解析了“破坏者”基因和“守护者”基因在细胞内部具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以说,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实现了该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
研究团队就此解开了粳稻和籼稻杂种花粉的不育之谜:这对基因是在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中进化出来的。后来,经过人类的驯化,这对基因被一部分籼稻继承,而粳稻却没有继承。因此,这对基因在水稻种间或亚种间的分布不均匀,它们相互杂交时,后代杂交种的部分花粉中不携带这对基因,由此引发了杂种不育现象。
万建民表示,利用本次研究的发现,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规避花粉败育而引发的不育问题,从而推进水稻亚种间杂交稻高产品种的培育。相关研究成果7月26日发表在《细胞》上。(光明日报)
上一篇:1620个优质学位!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附小落地佛山新城
下一篇:最后一页
07月07日河北地区关于皮棉的报价为17318元 吨。皮棉的规格:3128B
鲁中网淄博7月6日讯为进一步消除燃气使用安全隐患,着力提升燃气安全保
【财华社讯】宝龙地产(01238 HK)公布,集团于2023年6月的合约销售额(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十二星座在吃醋时的独特表现。白羊座的人通常
快看过来!“按证排污”的生命线,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工作四大要求,
青岛盈科及其一致行动人刚刚完成一波减持,紧接着启动了又一波减持。解
本场比赛后,雷霆在前3场夏季联赛中拿下了两场胜利,而76人则是在前3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欣北京报道“高盛掀桌子了……把工行,农行,
近日,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公布了6月份在华销量数据,显示出销量下滑的
新闻来源:新浪家居备受瞩目的第25届中国建博会(广州)将于7月8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