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机曝光 >  >> 
三年行动|红河县:院坝协商推动以竹“编财”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21 00:32:28

红河县甲寅镇龙普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竹编历史已有400余年,是“江外”竹编手工艺发源地,也是民国年间红河最大最热闹的交易集市——“老博街”的所在地,曾有“六村百户千人齐编”之盛况,竹编工艺之兴盛,在红河无出其右,是声名远播的竹编工艺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地以篾帽(也称油篾帽)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品,曾创下年销量3万件的历史,一度成为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竹编工艺制品已发展至70多个品种。该村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2021年获得省级美丽村庄的荣誉称号。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龙普村传统竹编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龙普村传统竹编产品受到市场冲击,竹编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传承和发展现状,县政协领导干部分别于3月29日、7月18日率有关委室负责人到甲寅镇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到甲寅镇龙普村竹编工艺品都是纯手工靠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成本高,产量小,受众范围小,容易受到市场上其他相关产品的冲击;管理方面缺乏生产管理人才和营销手段,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人才方面竹编工艺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导致传统创新设计方面不足;线上销售渠道因运费较高,有待发展。

为破解龙普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传承和发展难题,推动竹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8月9日,县政协在甲寅镇龙普村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县委统战部、县文旅局、县教体局、甲寅镇相关负责人和龙普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传承人、退休干部、乡贤能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参加。在议事现场,大家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推动龙普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传承和发展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龙普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竹编工艺在我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以前几乎家家都以会竹编为荣,靠编竹解决生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编织竹制品生产效率低,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年轻一代不再喜欢学竹编,也无法靠竹编解决生计,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习竹编。这样下去,竹编工艺的传承发展面临很大问题。希望政府能帮助引进先进的生产机器,提高竹制品生产率,增加群众收入,调动群众学习竹编工艺的积极性。

县政协委员、龙普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江波

通过走村入户,将把今天协商会的精神传达到群众心中,让大家更加重视龙普竹编,在竹编工艺合作社的基础上,让更多手艺人加入合作社,共同传承发展并增收致富。

县政协委员、甲寅镇中心完小总务主任 郭舅福

龙普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应从小抓起,现在已经在甲寅镇中心完小课后服务中开设竹编工艺课程,把竹编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希望龙普竹编工艺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侨办主任 李跃福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普人,从小就对竹编工艺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虽然参加工作离开了家乡,但对竹编工艺的传承发展义不容辞。下一步,县侨办将继续实施好香港侨界帮扶项目,开展好竹编工艺培训,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为竹编产业商业化寻找商机。

通过协商讨论,参会人员对推动龙普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传承和发展达成“四强”“五化”共识。

“四强”

强政策引导。加大对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政策宣传、引导和扶持力度。

强传承保护。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理清传统竹编工艺传承的现状,积极向省州申报非遗文化保护项目,落实好非遗传承人待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和竹编工艺培训。

强开发创新。竹编工艺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要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调动发挥广大群众发展竹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竹编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强融合发展。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挖掘龙普村的人文资源,讲好竹编文化故事,利用好产业合作社资源,抱团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龙普村竹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化”

市场化:要主动与市场对接,做好市场调研,保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专业化:要通过培训提高生产者技能,达到专业化水准;

精品化:要走精品化线路,提高产品价值;

差异化:要有自身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合作化:要发挥好产业合作社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县政协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